新聞資訊
news與“卡脖子”技術打交道,只能憑實力。
多年來,作為能源電力建設領域的國家隊和主力軍,中國能建勇闖一個個技術“無人區”,持續助推能源技術革命進程。
用中國標準為世界“充電”
從青蔥歲月到兩鬢斑白,中國能建中南院副總工程師梁言橋親歷了中國電網輸變電技術發展從“0”到“1”、從“新”到“精”的歷史變遷。
2018年,“特高壓±800kV直流輸電工程項目”榮獲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
作為項目參與者,梁言橋回憶往昔,感慨萬分。
2005年,中國開展了1000kV特高壓交流和±800kV特高壓直流試驗示范輸電工程的建設。
當時,為解決能源與電力負荷逆向分布問題,需要大容量、高效率、遠距離的輸電系統——特高壓輸電技術是關鍵。
但是,創新總與難題相伴。
作為一項前沿技術,特高壓輸電技術完全沒有可遵循的設計原則和設計標準。工程師想去考察,都找不到樣本。
跟梁言橋一樣,來自全國各地的、中國能建一大批設計技術骨干,加入了特高壓工作組,和科研單位并肩作戰,共同解決了過電壓與絕緣配合、電磁環境控制、主要設備選型等多個世界難題。
2009年,由中國自主設計、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首個特高壓輸變電工程——1000kV晉東南-南陽-荊門特高壓交流試驗示范工程投入商業運行。
十余年間,中國特高壓輸變電工程技術突飛猛進,工程陸續投產。
“國家在召喚,企業要發展,不管再苦、再難,這條創新之路一旦開始就不能停,停下來就會落后?!绷貉詷蛏钣懈杏|。
邊研究、邊設計、邊攻關,中國能建工程師們一步步填補行業空白,取得喜人成績。
中國能建參建的藏中電力聯網工程項目榮獲菲迪克工程項目優秀獎,是國內首個輸變電工程獲獎項目;“高壓交流輸電關鍵技術、成套設備及工程應用”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
目前,特高壓輸電領域很多建設、運營方面的國際標準都是來自于中國。在特高壓輸電領域,中國標準就是世界標準。
將科技賦能助工程“智造”
地處金沙江干熱河谷,烏東德壩區環境常年高溫,使用普通水泥極易開裂,工程師們急需為大壩找到“退燒藥”。
烏東德項目團隊立志要啃下這根“硬骨頭”。
團隊先后開展16項專題研究,梳理216項的問題清單后,終于意識到——打造無裂縫大壩的關鍵在于溫控。
通過多倉次試驗澆筑和總結,項目團隊運用了大壩智能建造系統,逐步實現了從混凝土生產到澆筑養護的全過程數字化管控。
在團隊不懈努力下,2018年12月26日,烏東德大壩主體工程年混凝土澆筑突破100萬方,且未發現溫度裂縫。
項目團隊還進行了一系列大膽嘗試:大壩首次全壩應用低熱水泥,這是世界水壩建造史上的一個創舉。
智能灌漿、智能振搗、智能溫控、自動爬升模板、全壩無蓋重固結灌漿等一批創新技術被應用其中——終于,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無縫大壩誕生了。
烏東德水電站在設計及新材料、新技術應用等方面作出大量探索,走在了世界前列。
烏東德項目團隊累計獲得授權專利90余項,工法30余項,科技進步獎60余項。
烏東德是中國能建創新之路的一個縮影。
中國能建與新中國電力建設同行,見證并參與了行業技術創新歷程,如今在水利水電施工、光伏電站、特高壓交直流、柔性直流、GIL綜合管廊輸電設計技術上,處于國際領先地位。
以低碳實踐遞出“新名片”
2021年4月初,粵港澳大灣區首個大容量海上風電項目——珠海金灣海上風電場建成投產,項目由中國能建總承包建設。
項目采用國產新型抗臺風半直驅大型風機,能抵抗17級臺風,通過創立的海上風電大數據中心,實現了對海域、陸域全過程在線監控。
十年來,中國能建在引進、消化和吸收國外經驗的基礎上,針對技術短板,開展了50余項的課題研究,經費投入超億元。
中國能建解決了海上風電典型技術問題,主編了海上風電場設計和勘察國家標準,實現了規程規范的本土化。
在近海風電建設方面,風機排布與發電量計算、基礎設計、海上升壓站設計、柔性直流輸電、海洋勘察等位居國際前列,技術創新逐步覆蓋深遠海風電建設。
綠色、清潔能源已經成為中國能建的一張“新名片”。
在塞上張北,中國能建工程師用5年時間馴服“風”與“光”。
世界首例集風力發電、光伏發電、儲能系統、智能輸電于一體的國家級示范工程建成,拿下了國際工程咨詢領域的“諾貝爾獎”——菲迪克獎。
在江蘇金壇,中國能建深入儲能技術“前沿中的前沿”。
能建參建的鹽穴壓縮空氣儲能項目首次應用了世界上最先進的非補燃式壓縮空氣儲能技術,電能轉換效率達60%以上,全過程無燃燒、無排放。
在廣東海豐電廠,中國能建建設了亞洲首個多技術開放的國際碳捕集測試平臺——廣東碳捕集測試平臺。
平臺兼具胺法、膜法兩種主流捕集系統,為不同需求的客戶和不同碳捕集技術提供測試服務,以及后續碳捕集產業鏈研究,促進CCUS技術的持續健康開發利用。
在數字化領域,中國能建依托綜合能源、智慧能源大數據平臺,探索智慧能源應用場景,為新能源投建營一體化,面向區域發展融合性業務,提供數字基礎設施支撐。
展望未來,中國能建發布的《踐行“30·60”戰略目標行動方案(白皮書)》指出,公司將立足“1466”戰略,圍繞“30·60”系統解決方案“一個中心”和儲能、氫能“兩個支撐點”,瞄準國際前沿,著力突破一批低碳、零碳、負碳關鍵核心技術,深入推進產技融合、產信融合,支撐能源電力智能化數字化發展,全力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和現代產業鏈鏈長,支撐引領“碳達峰碳中和”。